欢迎光临 中华日报财经 !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本

升级为全面牛市可能的条件 | 信达策略

(转自:樊继拓投资策略)

1

策略观点:升级为全面牛市可能的条件

战略上,去年10月以来震荡市的特征有:估值位置偏低、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与2013-2014年中和2019年的震荡市类似,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但战术层面,对比之前震荡市升级为全面牛市临界点(2014年7月和2020年7月)的催化因素,现在宏观高频数据和新增政策的催化并不明显,突破前可能还需要震荡一段时间。2014年7月突破后的牛市,事后来看并不是盈利的牛市。但在指数刚突破的2014年7月,经济指标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持续反弹,比如2014年4-7月的PMI持续反弹。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2014年Q2,房地产政策明显转向积极,全国各地放开限购。2020年7月突破后形成的牛市,是盈利很强的牛市,2018-2019年是上市公司ROE下降期,20年疫情冲击的Q1是盈利阶段性低点,Q2开始盈利快速上行。对应的宏观指标(比如PMI)也从2020年疫情后持续上行。

(1)去年10月以来的震荡市,类似2013和2019年,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去年10月以来,指数持续宽幅震荡,但结构性机会很多,比如AI、新消费、银行等,是一个机会不断的结构性牛市(或震荡市)。历史上类似的年度级别震荡市很多,2003-2004年初、2010年、2013年-2014年中、2016-2017年、2019年、2021年,这些震荡市的结局有4次熊市2次牛市。如果考虑到当下的震荡市的特征(估值位置偏低、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当下的宽幅震荡更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

2013和2019年,都处在一轮牛市的初期,熊转牛都一波上涨是政策拐点驱动的快速上涨,时间短但涨幅大。随后股市进入持续1年左右的宽幅震荡。震荡完成后,分别在2014年7月和2020年7月突破上行进入连续1年左右的上涨,上周市场明显走强,当下是否具备这两次突破的条件?

(2)2014年6-7月结构牛升级为全面牛的原因:经济短暂反弹、政策转向积极、居民资金流入。2014年7月突破后的牛市,事后来看并不是盈利的牛市,上市公司ROE从2014年Q2开始再次下降,并且持续到2016年初。但在指数刚突破的2014年7月,经济指标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持续反弹,比如2014年4-7月的PMI持续反弹。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2014年Q2,房地产政策明显转向积极,全国各地放开限购。

微观流动性层面,2014年7月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居民股票开户数和指数同步回升。

(3)2020年6-7月结构牛升级为全面牛的原因:疫后经济快速超预期恢复、全球政策宽松、居民资金流入。2020年7月突破后形成的牛市,是盈利很强的牛市,2018-2019年是上市公司ROE下降期,20年疫情冲击的Q1是盈利最低点,Q2开始盈利快速上行。对应的宏观指标(比如PMI)也从2020年疫情后持续上行。

这一次融资余额流入的力度和指数同步回升。而新发基金量比指数更强,从2019年Q3就已经开始中枢不断抬升了。对比2014年,能够看到2020年居民资金流入的方式更倾向于公募权益基金。

(4)当下的判断:战略上当下类似2013和2019年,后续有较大的概率发展为全面牛市。但战术层面,指数快速突破去年10月8日以来震荡区间还需要时间。战略上,当下的震荡市的特征有:估值位置偏低、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更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但战术层面,对比之前震荡市升级为全面牛市临界点(2014年7月和2020年7月)的催化因素。目前经济高频指标和政策均没有出现短期超预期的变化,估计快速突破概率不高。我们认为,市场在7月可能还会有震荡回撤,不过幅度可控。Q3后期或Q4,盈利和政策层面,只要有一个往乐观方向转变,市场有望回归牛市状态。

(4)近期配置观点:季度内偏价值,等Q3再增加弹性行业配置。

配置风格展望:7月季报期,风格容易短暂高低切。新消费投资方法和AI投资方法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少部分公司业绩和产业逻辑结合较好,其他二三线标的大多为估值修复。以此推断季报附近新消费会有一次调整,调整后还会有第二波。AI科技处在季度休整尾声。过去一个季度休整,主要是因为AI业绩没有扩散,参考13-15年的经验休整1-2个季度后还会再有表现。金融周期中银行可以持续超配,其他的金融周期可能Q4会有次类似2014年Q4的行情,新增经济政策和居民增量资金流入可能会共振。

配置行业展望:(1)新消费:自下而上,业绩趋势和产业逻辑能自洽;自上而下看,宏观层面外需不确定,内需更确定,后续还可能有稳内需的政策,新消费也有望受益。由于新消费细分行业内部扩散过快,按照AI和机器人扩散的节奏,中报前后会有一次月度休整;(2)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不错,AI下一波关注应用变化;(3)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4)进可攻退可守(银行、非银):海外经济敏感性低,国内政策敏感性高;指数权重相比投资者配置比例大;长期破净个股占比多,市值管理受益方向。(5)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经济弱受影响小,经济强或政策多受益;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6)房地产(左侧布局新一轮政策):估值位置偏低;稳增长政策可能还有新增举措,股价表现可能要等政策变化。

2

本周市场变化

本周A股主要指数大多上涨,其中创业板50(6.24%)、创业板指(5.69%)、中证500(3.98%)涨幅靠前,上证50(1.27%)、上证综指(1.91%)、沪深300(1.95%)涨幅靠后。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7.70%)、国防军工(6.90%)、非银金融(6.66%)领涨,石油石化(-2.07%)、食品饮料(-0.88%)、交通运输(-0.24%)跌幅居前。概念股中,固态电池(27.10%)、邮轮(13.22%)、数字货币(11.65%)领涨,可燃冰(-2.99%)、俄乌冲突概念(-0.73%)、页岩气(-0.12%)领跌。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历史规律可能会失效。

本报告完整版请参考信达策略团队发表的研报全文。

本文源自报告升级为全面牛市可能的条件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6月29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  李畅 S1500523070001

特别声明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日报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转自:樊继拓投资策略)1策略观点:升级为全面牛市可能的条件战略上,去年10月以来震荡市的特征有:估值位置偏低、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与2013-2014年中和2019年的震荡市类似,后续有望迎来全面牛市。但战术[全文]
    2025-06-30 00:08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现象格外引人关注。一边是新的发起式基金持续涌现,另一边则是多只发起式基金因难以跨越三年规模大考难关,清盘数量逐渐增多。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6月以来至少有9只发起式基金发布了清算报告。受访人士指出,部分发起式基金因[全文]
    2025-06-29 23:39
  • 社招岗位-机构销售【职责描述】1、针对所负责区域内的机构客户进行开发与维护,包括日常客户走访,向客户提供市场咨询,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2、根据公司产品销售计划,推动产品日常销售服务工作。3、能够专业合规地进行公司产品的路演推介。对国内外重大[全文]
    2025-06-23 00:29
  • 从6月10日初代Labubu雕塑以108万天价成交,到6月19日部分高价盲盒在二手市场价格暴跌,泡泡玛特“信仰动摇”只用了十天。近期,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新消费三姐妹”集体降温,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泡泡玛特分别从高点回调约19%、17%、1[全文]
    2025-06-22 23:41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华日报财经 www.zhinengzh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